“垃圾靠風刮,污水靠蒸發,屋內現代化,屋外臟亂差?!痹鴰缀螘r,人們寄托美麗鄉愁的詩意田園,變得面目可憎:污水橫流、垃圾遍地、空氣污濁。越來越多人選擇逃離,農村逐漸“空心化”。
秀美宜居的家園難道已經一去不復返了?近年來,很多人驚喜地發現,記憶中那個美麗的故鄉,又慢慢回來了。我市自2012年組織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,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,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260萬元用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考評獎補,農村環衛保潔、污水治理等工作不斷提升,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改善。至今,市級共創建環境整治村240個,示范宜居村102個,一大批鄉村逐步告別“臟、亂、差”,向環境優美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美麗鄉村蝶變。
專家指出,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,只有切實推動農村生態環境整治,提升農民生活品質,讓鄉村成為人民向往的美麗家園,才能真正讓農民有歸屬感,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農村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,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振興。
重拳整治 從群眾性垃圾清理開始
老人們悠閑地在公園的健身區曬太陽、話家常,孩子們在設施齊全的兒童公園內嬉戲;道路兩旁栽種著各種花木,房前屋后點綴著一個個精巧的小公園和綠地小景觀——這并不是哪個現代化城市的一角,而是記者進入晉江市英林鎮鈔井村后所看到的。
“如果你一年前來過我們村,肯定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地方。我們村80%以上人家有海外僑親,去年很多華僑年初出去,年底回來都嚇一跳?!狈_鈔井村的舊相冊,該村村支書洪清瑞帶著記者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走。
“這塊地,就清了好幾百車垃圾?!焙榍迦鹬钢h境清雅、干凈整潔的孝道公園介紹說,此前這里就是一個垃圾堆。舊照片中的鈔井村是這副模樣:村主干道路兩側,橫七豎八地分布著一些廢棄的古大厝和豬圈、雞鴨舍,雜草野花肆意生長;房前屋后垃圾堆積成山,一個個衛生死角觸目驚心;排污溝渠里填滿了垃圾和雜草,部分溝段已經塌方斷流……2015年上半年全市衛生檢查中,多處衛生死角被點名通報。
被列為市級薄弱村、軟弱渙散村,鈔井村的干部坐不住了。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,他們決心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,徹底改變村容村貌。
首先要改變“臟、亂、差”,通過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和走訪海外僑親,取得村民的初步理解后,鈔井村開始了一場全民參與的人居環境大整治?!按迕褡栽笀竺?,一開始二十多人報名,后來增加到六七十人,有時間而且干得動的村民,全來了?!比灞环殖晌鍌€區域,五個村干部帶領五個村民小組,“走到誰家門口,就自覺清理自家的豬圈、破大厝,門口的垃圾堆和臭水溝,帶頭跳下去清?!睔v時三個多月的衛生整治,共清運垃圾近2400車次。
同樣發生“整容式”變化的,還有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。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五塔巖”景區所在地,以前游客進村后,首先看到的就是破落廢棄的石頭房子、旱廁豬圈、坑洼的土路和橫生的雜草……經過一番拆建、清理、整治,竹口村洗清了顏面,疏通了肌理,迎來了全新的容貌。
深度提升 微景觀營造+創意性開發
舊貌換新顏的竹口村,沒有停留在表面的修修整整,而是以創建美麗鄉村示范宜居村為契機,對鄉村景觀進行提升和再造。竹口村主干道兩側,分布著不少舊民宅,簡單地一拆了之,不僅村民意見很大,而且成本也較高。如何將這些破敗轉化為美麗?
一番思索后,竹口村的干部們決定對這些民宅的外墻進行粉刷,將竹文化、農耕文化、五塔巖等當地特色資源,以手繪方式畫到墻上。3.5公里的村道上,錯落有致地分布著800多平方米的彩繪文化墻。破落的民宅搖身一變,成為許多游客進村后必“打卡”的拍照景點。此外,還對剛完成水泥路面硬化的環村道路進行綠化,種植了三角梅等植物;對廢棄的山圍塘及環村的溪流進行清淤整治,并放養了一批魚蝦,增加了多個休閑角落……
同樣從垃圾場“重生”的,還有鈔井村的鳳凰池景觀公園、兒童公園和龍頭公園等20多處大小景觀。這些景觀用地采用了向村民“借地”的方法:向群眾借地,僅限綠化使用,苗木管護由村委會承擔,群眾確因宅基地申請、項目征遷等事項需收回土地,村委會無條件退還,苗木等地上物補償由群眾受益;對拆除舊破房屋的,按照業主意愿,由村委會給予拆除房屋及景觀綠化、硬化,不收取任何費用……此舉讓村民們十分安心,大家紛紛響應,“村口的鳳凰池公園所在地,是找十幾戶村民‘借’的。項目資金有缺口,村民們還自發捐資?!?br />
無獨有偶,竹口村村民也捐出多達四五十萬元用于建設村里的公共事業。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,短短一年,鈔井村就從市級薄弱村,變成市級示范宜居創建村;竹口村也獲評泉州市2015年度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先進村居。
配套設施 休閑生活從無到有
村里路寬了,路燈亮了,路邊花開了,溝渠里魚游起來了,公廁多了……硬件上了一個大臺階后,鈔井村和竹口村都不約而同地思考:如何加大村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,改變農民閑時只能打牌喝酒看電視的無聊,讓農村生活也能很有趣,留得住人、特別是年輕人?
為了切實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,竹口村將老人協會舊址及其周邊的旱廁、堆放垃圾的雜地,建設成一個32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,配套了2座涼亭、兒童游樂區、標準化燈光籃球場、健身區和乒乓球室。入夜后,村里及鄰村的大人孩子便聚集到這里,各取所需,好不熱鬧。村里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大樓即將竣工,接下來將開展居家養老;為避免隨處停車的亂象,建設了4個停車場。
而鈔井村,有一個與城市相比毫不遜色的兒童樂園,每天都有一兩百個孩子來此玩樂;老人院及其旁邊的孝道公園,已成為村里老人們養老、運動、休閑的樂園;傍晚,許多村民會沿著鳳凰池景觀及整治后的溝渠散步,或者在房前屋后的綠地上泡茶聊天。
依托現有的公共文化措施,鈔井村還組織了基層籃球賽、老年人養生之道講座、戲劇下鄉等文體活動?!叭缃?,在外的華僑,更愿意帶著孩子回來住一些日子了?!?br />
村莊經營 綠色理念讓發展可持續
美麗的新農村來之不易,如果為了發展,不惜毀林填溝,盲目引進污染企業……那么生態環境不久將會回到老路上。因此,如何因地制宜,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綠色生產方式,成為擺在許多鄉村面前的重要課題。
竹口村轄區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五塔巖”、千年古剎“普照寺”、靈安王宮、石人溝、11座古大厝、金竹橋、紫竹池、百年古松等豐富的自然、人文資源,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先天條件。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,發展鄉村旅游的時機已水到渠成。為此,該村采取一系列措施,進一步提升五塔巖風景區的軟硬件。同時,在村里大量種植櫻花、茶花、桃樹、菠蘿蜜等花草樹木,為發展休閑觀光、親子采摘打下基礎。
而無山無林無海的鈔井村,盤點發現,雖然村里耕地不足150畝,但耕地資源保護較好,且集中連片,較成規模。為提升“自我造血”功能,該村計劃盤活連片耕地發展休閑農業,項目規劃構思后,多次向福建農林大學、市農業局征詢,并與一家現代農業企業初步達成引入現代農業試點園區的合作意向。